岁月纪事
一九九三年
四月
26日《消费文摘报社宁波刊》出“沙孟海纪念特刊”,整整四版,图文并茂,以祝贺沙孟海书学院成立一周年。
十月
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与《沙孟海书学院》联合主办“沙孟海书法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揭幕,以纪念先生逝世一周年。
这是先生书法作品首次赴京展出,也是其作品在海内外历次展出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搜集了书法、篆刻作品一百零六件,包括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巨幅「龙」以及行书岳飞的《满江红》词,较全面展示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
展览期间举行了“沙孟海翰墨生涯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副委员长孙起孟、王光英、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以及书法家界等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台湾的陈立夫先生特为先生书展电传来了“真诚亮节,书如其人”的条幅。《鄞县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予以报道,引起故乡人民关注。
一九九四年
五月
由三子沙更世与四子沙匡世合编的《沙孟海篆刻集》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先生所存篆刻印多系他七十五岁以前所作,约三百四十余方。1983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以《兰沙馆印式》出版问世外,尚有二百余件未曾发表。为能全面反映先生在各个阶段的篆刻风格,《篆刻集》将其现存篆刻作品基本上按年代先后顺序汇编成册,供广大印学爱好者欣赏或作艺术探讨,或作专题研究的参考。可惜散见于这些篆刻作品的珍贵的几部印集,如1925年时的《兰沙馆印存》、1928年韩登安先生钤集的《石荒朱蹟别存》、1938年陈南甫先生钤成《兰沙馆印存》、1964年秦康祥先生集拓的《兰沙馆印式》等,出版后皆已亡失。
八月
《沙孟海真行草书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编者认为“本帖集沙氏真行草书精华于一编”,又认为“沙老书法风格强烈,高雅绝伦,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亦无处不以人于法,我们可从此窥见其不同凡俗的书法艺术”。
九月
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办发(1994)176号函),在杭州龙游路15号先生原住处,筹建《沙孟海书法艺术馆》,但经费需自行筹集。
十月
1992年8月先生病重期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文卫委会副主任刘新根据先生口述的录音,请他代为执笔所写传记性文章以《书法大师沙孟海的前半生》为名,未征求父亲同意以个人署名在钱江晚报连载发表后,本年10月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以《翰墨人生——书法大师沙孟海的前半生》一书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
一月
“沙孟海书学院”被鄞县县委和县政府批准正式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月
鄞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沙孟海书学院》联合编辑、出版了《翰墨春秋——沙孟海先生纪念集》一书,以纪念先生诞辰95周年。
该书20余万字,辑录了70多篇各方面知名人士、亲朋好友、学生弟子和家属所撰写的文章,较全面地反映了先生在本世纪漫长的人生历程、艺术造诣及其在文字、考古、金石和教育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成为研究他和开展学术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料。
六月
宁波市邮电局邮票公司与《沙孟海书学院》联合印制“沙孟海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封”,于11日发行。纪念封发行后,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台湾陈立夫先生和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会长、国际书法展联络会执行理事长陈声桂先生等海内外人士纷纷回函致意申谢,表示对先生的怀念。
宁波市邮电局邮票公司又特印制了一式两枚有沙老肖像和他的代表作“翰墨千秋”“百年树人”的彩色纪念劵,供参观游览者留念。
十二月
由潘天寿纪念馆、朱屺瞻艺术馆、黄宾虹纪念室、吴茀之纪念馆发起,成立了十五家“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联会”。这十五家纪念馆分别是吴昌硕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潘天寿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黄宾虹纪念室、张大千纪念馆、傅抱石纪念馆、朱屺瞻艺术馆、李苦禅纪念馆、李可染旧居、林散之书画陈列馆、沙孟海书学院、王个簃艺术馆、王雪涛纪念馆和吴茀之纪念馆。
“联会”的宗旨是开展有益的馆际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管理水平,弘扬民族文化,把各个纪念馆办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会”成员为集体成员,而且是已逝世的书画名家的纪念馆自愿参加,以后将不断地吸收,使中国书画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类艺术极品而被争相收藏和欣赏。
一九九六年
四月
● 先生生前的手迹、文稿、图书、藏品等遗物,经次子沙茂世与三子沙更世、四子沙匡世一起整理、登记、造册后,取得全体法定继承人的同意,遵照先生的遗愿,决定再捐一部分给家乡由沙孟海书学院保存外,其他全部捐献给浙江省,由浙江省博物馆保管,以利永久保存沙孟海先生的资料,为发展祖国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浙江省文化厅受省委、省府委托安排“沙孟海先生作品藏品捐献仪式”,并于4月2日上午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举行,有关部门的领导、先生好友、学生以及文化艺术界代表一百余人出席了捐献仪式。在捐献仪式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枫讲话,副省长徐志纯代表省政府向亲属颁发了捐献证书。
这次捐献的3200余件作品中,包括书法作品和墨迹160件、篆刻作品和藏印107件、书画藏品48件、文稿133件、师友书简896件、图书1887件。
2日下午在大华饭店小会议室举行“纪念沙孟海先生座谈会”,“沙孟海先生作品藏品展”同时在省博物馆文澜阁揭幕。
● 3日下午在鄞县东钱湖畔《沙孟海书学院》举行“沙孟海先生作品藏品捐献仪式”暨“沙孟海书学院第二期工程落成典礼”。
除1992 年第一次捐献91件外,本次捐献作品藏品计有660件,其中包括书画篆刻作品藏品140余件,各类文稿、手迹260余件,师友书简、图书资料240余件。捐献仪式由鄞县县委副书记、沙孟海书学院院长华长慧主持,鄞县县委书记魏建明讲了话,宁波市副市长陈守义代表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向亲属表示感谢,鄞县人民政府对亲属的无私捐献颁发奖金60万元。亲属当即决定将此笔奖金全部回赠给沙孟海书学院,以用于开展各种书法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期工程同时举行落成剪彩,它包括近300平方米的展览厅和可容纳200余人开展学术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的多功能厅各一个以及接待室、小会议室、办公室和附属设施。
十一月
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作家黄仁柯著《沙孟海和他的CP兄弟》一书,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这本长篇传记文学,四年来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当事人回忆录,采访了许多熟知先生五兄弟的长者、历史学家、党史工作者,坚决摒弃那种臆想性的虚构,力求所述的人物及事件都有所依据。左联老前辈、沙氏兄弟的挚友庄启东先生和先生四弟文威(史永)为本书作了序,中国美术学院前院长莫朴先生题写了书名。先生五兄弟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经历,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从觉醒到革命那段艰难历程的真实缩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传奇经历及艺术创造中的极高造诣使之成为现代中国中极具特色的红色家族,极受各界关注。
十二月
● 由三子沙更世主编,河北省和广东省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二十世纪书法经典》这部巨著,一共二十卷,计二十人,分别为:沈曾植、吴昌硕、康有为、郑孝胥、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李叔同、徐生翁、齐白石、沈尹默、郭沫若、高二适、胡小石、吴玉如、王遽常、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和台静农。
● 台湾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理事长王雄夫先生两次回大陆参观访问沙孟海书学院,认为文化品位高,即以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和中华艺文交流会的名义邀请去台举办“沙孟海书法展览”。赴台展览代表团由鄞县县委副书记。沙孟海书学院院长华长慧、沙孟海书学院副院长李立中(后因病未往)、沙孟海书学院副院长沙匡世率领,于日在台北市国艺中心展出先生的书法遗作32件,让台湾同胞一睹祖国传统的书法艺术。
一九九七年
六月
自198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沙孟海论书丛稿》以来,国内外书法界的反响强烈,纷纷提出希望能出版续集,先生在世时按此要求曾选定四十七篇作为《近稿》,但未来得及实现。为纪念先生逝世五周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责任编辑方传鑫同志与沙茂世、沙匡世研究后,在丛稿、近稿的基础上增补了历年来又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考证、信札、序言、题跋和讲话等资料,汇成一册,共选辑208篇,定名为《沙孟海论书文集》。该书以论书、论印为主,凡与书印有关的金石学、文字学、训诂学、考古学等一并收录,以便读者能对先生的治学方法、学术思想、艺术见解和审美观念有较全面的了解。
该书由启功先生题签和题辞,并应家属要求将王遽常、马国权两位先生为论书丛稿所作的序,复作为本书序言。
启功先生题辞云:艺圃钦南丰,词林仰大宗;襟期同止水,风范比长松。
绛帐英才聚,霜毫笔阵雄;学书求得髓,熟读自登峰。
七月
由于五月间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某些人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文卫委会副主任刘某的指控,认定他是1992年8月浙江日报连载的《书法大师沙孟海前半生》一文或《翰墨人生》一书的“唯一作者”,而沙孟海本人只是“第一位读者”,因此裁定《沙孟海和他的CP兄弟》一书作者黄仁柯“大量抄袭”他的“专著”,而给于黄仁柯严厉的行政处罚,警告、罚款外,还禁止该书的再版发行。
先生家属闻讯后,非常气愤,认为先生的著作权受到侵犯,一致要求次子沙茂世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著作权法,先生明明是该文(书)的合作作者之一,只是使用“不署名方式来行使署名权”而已。但西湖区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事由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而裁定“不予受理”。经过沙茂世三年又三个月的不断申诉,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转至浙江高等人民法院处理,才予以立案受理。在西湖区法院审理过程中,先生亲属驳斥了刘某所提交的七件“证据”,不是牵强附会与本案无关,就是任意篡改年份,移花接木,张冠李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最终,沙茂世胜诉,先生被确认为《书法大师沙孟海前半生》一文和《翰墨人生》一书的合作作者。
十月
● 8日至10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社、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暨沙孟海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小礼堂举行。
研讨会则在柳莺宾馆举行。为配合这次研讨会的举行,浙江省博物馆特意编辑了一本《’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交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稿的征稿工作从年初开始,短短的半年时间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近百篇文稿。其中既有先生的亲友和学生的怀念文章,也有不少书法理论研究者颇有见地的论作。经有关专家的评审,最后录用了47篇,约40万字。
● 25日至27日沙孟海书学院和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联合编辑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暨沙孟海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在鄞县东钱湖举行。宁波市人大副主任陈继武、鄞县县委副书记梁黎明、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朱秀坤、《书法报》社社长饶兴成、《中国书画报》常务副社长陆棣、副总编辑张凤江等及与会代表宁波市鄞县艺术界人士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十几个省市的代表和日本、韩国的专家前来参加活动,以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先生逝世五周年。最后全体代表观摩了先生的遗作并瞻仰了墓地,充分表达了对先生的崇敬与缅怀。研讨会自去年10月征稿以来,共收到论文70余篇,经专家学者评选后,提交大会讨论的近40篇。
二零零零年
六月
11日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鄞县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文物局在东钱湖宾馆举行纪念大会,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亲属、好友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出席大会的有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俊生、原省政协副主席孙家贤、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省书法研究会会长钱法成、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孝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联主席陈继武和鄞县县委书记程刚等。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鄞县县委书记程刚在会上讲了话。
在会上首发了由四子沙匡世和次子沙茂世分别编辑的《沙孟海年表》、《沙孟海百印选》,由有关领导向浙江大学、天一阁博物馆、塘溪镇沙村等单位赠送了这两本书。
同时名为“百年经典”的名家书画联展在天一阁书画馆开幕。这是国内18家书画名家纪念馆为纪念先生诞辰100周年而联合举办的。展出的70多幅作品是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齐白石、沙孟海等18位代表本世纪书画艺术巅峰的大师的精品之作。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俊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为展览开幕剪彩。
宁波日报12日在头版首条以“书坛一代宗师,翰墨百年犹香”的标题对此次庆典作了报导,并在第8版辟一页书法作品和活动图片专栏。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新时期中国艺术家”明信片。
十二月
12日、13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鄞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沙孟海先生100周年、《沙孟海翰墨生涯回顾展》暨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从军、省政协副主席汪希萱、省有关领导王家扬、杨彬、孙家贤等参加了纪念活动。
在世纪之交,浙江省委省政府站在世纪的高度,提出了文化大省的决策,为响应这个号召,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省西湖美术馆联合承办,陆续推出了“2000年中国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特展”。因时值先生诞辰100周年,遂将《沙孟海翰墨生涯回顾展》作为大师系列作品特展之六而隆重推出,与省文化局、鄞县人民政府、省博物馆、沙孟海书学院原来承办的“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起来进行纪念活动。
为了保证会议的论文层次和质量,向国内和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的书法研究专家特约征稿,得到专家们的热忱关心和支持,收到论文80余篇,经专家学者评阅后,《论文集》录用了52篇,由浙江省博物馆编辑,西泠印社出版,在会期间面世。
二零零二年
一月
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省博物馆、沙孟海书学院等单位和先生生前友好、弟子的支持帮助下,《若榴花屋师友札存》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精装发行,以纪念沙孟海书学院成立十周年,杨仁恺先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先生早年在宁波时就喜藏师友信札,曾装成一册,甬上名士张让三( )老先生见后,大为激赏,欣然题记予以鼓励。
以后在上海、杭州、广州、南京工作时,先生不仅爱好古典文字,还对文学、历史学、金石考古学的研究深感兴趣,且旁及书法和篆刻,因而广交名流,师友间信札倍增。
抗日战争时期先生避难武汉、重庆,胜利后返归南京。几经战乱,平昔节衣缩食,蓄聚之经籍,悉陷寇中,惟珍藏的师友信札却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后虽经十年“文革”,居室三次被抄,而积存的师友信札居然未及遭殃,实为一大幸事。
先生生前曾对这些珍贵的师友信中加以整理,将恩师冯君木()和二弟文求在广州从事革命牺牲前的信札汇集专册外,还曾拟一个六七十位师友信札的目录,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希白(庚)、同窗好友著名书画家王个簃、朱复戡署签《若榴花屋师友札存》。“若榴花屋”系指1926年暑假,先生与从事革命工作的二弟沙文求、四弟沙文威(史永)等贷居之上海戈登路715号。是时,中庭榴树数木花期正盛,因颜之曰“若榴花屋”,后亦曾以此旧名牓西湖新家,今师友札存冠以此四字,意在追忆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二弟沙文求烈士等。
1996年4月,这些师友信札已随同先生的其他遗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分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和鄞县沙孟海书学院。兹值沙孟海书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先生子女四人商议决定,敬选先生师友中,生年在1920年以前的一百位社会名流、艺术大师以及文学、文字、历史、考古、美术、书法篆刻等各界专家学者的信札辑为一轶,影印问世,以遂先生生前的夙愿,亦以寄托后辈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二零零四年
十一月
西子湖畔,继已有苏东坡、龚自珍、章太炎、张苍水、吴昌硕、马一浮、黄宾虹、潘天寿等名人纪念馆(室)之后,又增添了一个由赵朴初、启功、钱君匋当代名家题写匾额的书法家“沙孟海旧居”。
《沙孟海旧居》在杭州环城西路东侧龙游路15号,是先生晚年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1994年曾经省府批准计划筹建《沙孟海书法艺术馆》,但由于经费需自己筹划,因之迟迟不能落实。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形势下,浙江省决定由国家出资,将龙游路15号原来青石砖瓦式结构的两层楼房以及周围的平房拆修扩建,完工后,于11月27日在旧居前举行开馆仪式。仪式由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主持,省政协副主席张蔚文、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等领导,省内外各界专家学者、亲属、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遗孀、儿子青山庆示以及“沙孟海先生铜像”捐赠者成濑映山先生等友人近二百余人出席了开馆典礼。
随后进行了“沙孟海先生铜像”的揭幕,中日书法家艺术交流座谈,“沙孟海翰墨生涯”讲座以及浙江省西湖美术馆推出的“沙孟海特展”等相关活动。
二零零五年
六月
11日是先生105岁生日,宁波市鄞州区委特在东钱湖旁华茂大饭店(东钱湖宾馆)举行“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05周年”大会。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兼“沙孟海书学院”院长张南芬主持,鄞州区副区长崔秀玲讲话。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亲友、各界来宾以及原“沙孟海书学院”历届领导等一百余人参加了纪念会。
会后代表们分批参观了沙孟海书学院先生的书法陈列,尤其是为近年来搜集收藏的书法拓片新辟了一展室,既有刻在安徽黄山上的巨幅“天下第一奇山”拓片,又有曹孟德诗长卷刻石原件,以及1919年时的砖刻和1925年时的竹刻。
会议期间向代表们赠送了由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题签,浙江富阳华宝斋书社用宣纸印刷,古籍形式装订,新近由次子沙茂世主编出版的《沙孟海遗墨》(上下两册合一);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关田题签的《沙孟海先生日记写本两种》以及沙文汉夫妇的老战友,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题内签的,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沙孟海兄弟风雨录》(即1994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黄仁柯著《沙孟海和他的CP兄弟》一书的再版修订稿),表达了家属谨以此三本书的出版来纪念先生诞辰105周年的心情。
下午在沙孟海书学院学术交流厅举行了“沙孟海书学研讨会”,由先生的学生、沙孟海书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主持,宣读了论文20余篇。会后部分代表拜谒了先生及为革命奋斗终生的四位兄弟的陵墓。沙氏五兄弟坟墓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促进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将能起到好的推动作用。
二零零八年
四月
10日至11日在浙江杭州新新饭店召开了《沙孟海全集》编委会。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省文联党组书记林晓峰、书记处书记柳国屏、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以及专家、学者、亲属等四十余人出席了开幕式。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十九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出版《沙孟海全集》,就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程,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为了确保《沙孟海全集》编纂出版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由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为主任的《沙孟海全集》编纂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成员由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组成,并聘请部分老同志担任名誉主任。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朱关田任总编,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沙孟海书学院副院长李立中以及先生的次子沙茂世、三子沙更世为副总编,为保证质量另有十五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指导小组。
《沙孟海全集》初步拟定出版书法、篆刻、书学理论、印学理论、题跋、书信、诗文稿、日记等十分卷。各分卷设有主编、副主编和顾问,计划在2010年前由西泠印社完成全部书稿的编纂出版任务。
二零零九年
三月
23日至24日在杭州三台山庄召开《沙孟海全集》编辑工作会议。会议参加者为全集总主编、副总主编以及各分卷的主编、副主编,《沙孟海全集》编委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列席了会议。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克明莅会作重要讲话,总主编朱关田、副总主编赵雁君以及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江吟也在会上讲了话。经过讨论确定全集分为书法卷(3册)、篆刻卷、书学卷、印学卷、文稿卷、书信卷、日记卷(4册),共7卷12册。各分卷明确了交稿时间,全集将于2010年9月底前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